01
niwo线上线下课程

▼
杨照
台湾知名作家,文学评论家,政论家
哈佛大学东亚史系硕士
诚品大讲堂最受欢迎主讲人
天才少女钢琴家的爸爸
女儿14岁全德青年音乐大赛满分第一名
16岁入选史蒂芬·寇瓦谢维契大师班
▼
曾经看过一个段子,很有点意思。
在一个国际夏令营里,老师让孩子们讨论一个问题,题目是“世界粮食匮乏问题”,孩子们都不明白这个题目,但原因不同。
美国孩子问:“什么是世界?”——他太狂了,美国就是一切,不知道美国之外有世界。
非洲孩子问:“什么是粮食?”——他太穷了,没有见过粮食。
欧洲孩子问:“什么是匮乏?”——他太富了,不知道有匮乏这种事。
中国孩子问什么呢?他问:“什么是问题?”—— 好像一直以来,中国孩子都是勤奋好学的代表,但缺乏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。
是的,东亚教育似乎总无法摆脱某种固定模式:分数重要,考试重要,刷题重要,才艺更重要。这是一个竞争日渐激烈的时代,一方面我们在感慨孩子课业压力太大,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太高,另一方面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孩子成绩好不好,才艺学得够不够多,我们有没有按照名牌大学的标准来打造他们的履历表。当然,绝大多数中国家长的“终极关心”是:他能不能考入好大学,从而有一个看得见的光明的未来。
在台湾,有这么一位知识分子,过去十年来他未曾间断地大声疾呼:“父母们,请停止用分数和大学名字去衡量你们孩子的成功,人生有远比考上一所好大学重要太多的事。”
他是一个60后,他是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,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,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。他是一个著名学者,是中国古代思想史和社会人类学的专家。他同时还是著名作家、文学评论家和政论家。
他担任过台湾《明日报》总主笔、远流出版公司制作总监、台北艺术大学讲师以及《新新闻》周报总编辑。现在的他,是新汇流基金会董事长,公共电视《人间相对论》节目主持人,《看理想》的主讲人。
但是他更重要的身份,是一位慈爱的父亲,二十年来全心陪伴女儿成长,守护女儿成长为一位天才少女钢琴家。
他,叫杨照。
从世俗的标准来看,杨照作为家长,无疑是成功的。人们会说,看啊,他培养出了一个天才少女钢琴家!是的,这个女孩,14岁去德国诺汉威留学,获得全德青年音乐大赛满分第一名,16岁入选史蒂芬·寇瓦谢维契大师班。
但是,杨照自己却认为,他的“成功”,却恰恰是因为他并不在意那些世俗的标准。他为人父的“成功”,不在于培养出了一个天才钢琴美少女,而在于他养出的是一个健康的,健全的,合格的,现代青年。
1998年,杨照的女儿(李其叡)出生。像所有父亲一样,他关注着女儿生命的每一步如何展开,同时借由这个新生命反思自身,收获许许多多的深刻的生命感悟。
14年后,这个被杨照疼在心上的女儿前往德国学习音乐。18年后,她没有承袭父业成为“美女作家”,而是出落成“台湾天才少女钢琴家”。对此,作为父亲的杨照感到高兴 ——毕竟,人生没有标准答案。
2015年,杨照将女儿德国求学的经历写进《别让孩子继续错过生命这堂课》一书,深入反思台湾教育的七大根源问题;
一年之后,杨照再书《勇敢地为孩子改变》,进一步呼吁教育制度的改革,呼吁每一位家长从改变自我开始,别再把考上好大学当做教育孩子的唯一目标,而是去挖掘每个孩子不同内在的天分,呵护孩子们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健全的合格的现代人。
02
是的,杨照不是一个普通的爹。
首先,此爹有才,静好安稳,理性感性如丝如絮,有为有守,心心相印。
其次,他教给女儿正直信念、音乐观点和人生价值。
再次,他一一实现了父亲的每一个角色:责任、努力、期许、情感、不舍、关怀,当然还有无尽的爱 ......
他和女儿之间的关系,密切又美好。这不就是每个家长都希望到达的彼岸:养子成龙养女成凤,同时还让她健康快乐,丰富正直。回首童年时不但不怨恨父母,反而跟父母成为终身的朋友。
他常常笑着告诉每一个采访他的记者:“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,我不喜欢将 ‘教育’ 或者 ‘引导’ 这样的词用在家长对待孩子身上。我觉得,不是教育孩子,而是陪伴孩子;不是引导孩子,而是察觉孩子是个怎样的人,给他提供尽可能广阔的空间,让他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。对家长来说,越早放下自己的主见,对孩子越好。”
“我认为中国教育现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急功近利,大学基本上成了职业培训场,学生也把职业培训当成了上大学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。”杨照说,“我们的教育模式,缺失的是人文精神。”
人文精神,简单地说就是“以人为本”。孩子终究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,才能够成功走出去,而不是留下来!教育最重要的,是要尊重人的价值。身为父母的我们,更需要的别再让孩子错过生命的这一个大课。
是的,杨照说,比起考上一所名牌大学重要得多的事,是我们给孩子的生命教育、智力教育、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!
03
生命教育是实现生命的价值。让孩子学会尊重生命,享受生命。生命是每个人一生中所有其他价值的基础。一个人只有热爱生命,对生活充满兴趣,才有可能感到幸福。心如死灰的人无法感受到幸福和快乐。
杨照说,孩子们最需要学会的,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。现在学校里屡屡发生中学生、大学生、研究生自杀的事件,就是因为他们把生命看得太轻,一时想不开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尊重生命还包括应该享受生命,上帝给了你唯一的一次生命,干吗不享受啊!从某种意义上说,享乐主义是正确的,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欲望都不是罪过,有健康的生命本能,能够感受到生命的乐趣,这是人生的强大动力。只有懂得享受乐趣的人,才会对自己的生命产生责任心,有意义地度过一生。
杨照说,教育孩子的第一个目标,就是让他/她成为热爱人生的人,同时也是善良的人。善待自己,善待他人,善待一切生命。
智力教育是实现头脑的价值。这个可能是中国家长最熟悉和最盼望的了。但大部分人对智育有一种狭隘的理解,就是把它理解成知识的灌输,甚至归结为考试的分数、职业的技能。
但是杨照说,头脑的真正价值不在这里。智力是需要健康成长的。鼓励和培养他们对智力生活的爱好,使他们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快乐,要重要的多。培养好奇心、纯粹的兴趣和非功利的探索精神,培养独立思考、自主学习和享受智性快乐的能力,这才是智力教育的本义,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,当然更不仅仅是培养职业技能。
在人的智力品质中,第一重要的品质是好奇心和兴趣。第二重要品质是独立思考和判断。第三是自我学习的能力。
Ø 好奇心带来兴趣和乐趣,人在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的事情的时候,会快乐和满足,会真正享受。
Ø 独立思考让成年后你在面对一个胡说八道的人的时候,心里很清楚地知道他在胡说八道,从而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。
Ø 自主学习的能力,就是学会去学习。因为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,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是自学。
德育教育是让孩子拥有高贵的灵魂,让心灵健康生长。而不只是灌输某种规范,比如集体主义、爱国主义、诚实、守纪等等。高贵的灵魂是让他们知道做人的尊严和做人的原则,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亵渎人性的事。头脑是知,是理性;灵魂是情和意,也就是情感和意志。
审美教育是让他们学会体验丰富的情感和人生,是体验爱与美的能力。审美的学习绝不只是给孩子报各种班,让他们呆若木鸡地去学习钢琴和画画的技巧。报班当然可以,但是千万不要只为了一个"孩子将来多一条路可走"的功利的目标。纯技巧的培训违背了美育的本意,结果只能是败坏孩子对艺术的感觉。因为艺术本是最自由、最没有功利性的精神活动。掺杂进太多功利的考虑,就不是艺术了。美育教育是要教他们学会欣赏艺术,欣赏大自然。美育也绝不应该局限于学一点吹拉弹唱或者画画的技能,它的范围广泛得多。凡是能陶冶性情、丰富心灵的活动都是审美教育。美育是对灵魂的教育,对心灵的教育,它的目标是灵魂的丰富,是体验美和爱的能力。
是的,身为老派知识分子的杨照, 不疾不徐地告诉每一位父母:“如果为人父母,只是把智力教育限于知识,美育教育限于技能,德育教育限于规范,都是舍本求末!” 如果哪一天,父母们能够远离功利和实用,把教育的目标设定为培养一个健康而善良的生命,给他们一个活泼而智慧的头脑,让他们拥有丰富而高贵的灵魂,我们才是真正成功的父母。
如果此时,已经为人父母的你,也赞同每个人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,也厌恶用标准化的考试去衡量成败得失,也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的同时还跟自己维持终身良好的关系,也期许自己的孩子成为完整的,健全的,快乐的和丰富的人,就千万别错过杨照在niwo成长学院的公开课:为人父母,勇敢地为孩子改变吧。
如果分数不重要,什么才重要
12月10日开设在线公开课
费用
·体验课费用 ·
99RMB
√ 反复回听,有效期六个月
听课方式
报名成功本次课程
即可获得等值99元的课程券
课程券在“my niwo”查询
相当于0元获取体验课
99元课程券可用于购买正式线上课程
不可用于购买线下活动
不可用于购买体验课
· 报名须知 ·
体验课不设退款
时间
· TIME·
12月10日 21:30-22:30
niwo提供完善的会员服务体系
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iwo小管家
微信ID:niwoalice
咨询电话
183-1129-9512
*最终解释权归niwo所有。